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,重视预算管理,能最大限度发挥资金效益,为学校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保障。当前,高校在预算管理中还存在一些普遍的共性问题。
高校预算管理原则及审计关注重点
高校实行全面预算管理,学校的全部收入和支出均应当纳入预算,预算编制遵循“量入为出、收支平衡”的原则。预算管理的全过程包括:预算编制、预算执行、预算调整、预算执行绩效均属于审计关注内容。
一、预算编制管理
部分高校预算编制不准确,执行缺乏约束力。
案例:某高校支出预算编制沿用以往数据,项目支出预算未充分考虑项目的实际情况,项目支出未按预算科目进行控制,预算约束弱化,学校预算执行偏差较大,如2020年办公设备购置预算执行率超预算数600%。
二、预算执行管理
(一)收入预算管理
部分收入未纳入学校财务统一核算、统一管理。
案例:某高校教育发展中心与A公司合作的职业教育培训项目收入20余万元、与B公司合作的出国留学培训项目收入3万元直接由合作单位收取,未纳入学校财务统一核算。
(二)支出预算管理
预算执行率偏低。
案例1:某高校个别基建项目预算执行率低,如2018年度基本建设类项目-A楼,财政拨款预算5000万元,当年支出900万元,预算执行率为18%;2020年基本建设类项目-B楼,预算4000万元,当年支出1200万元,预算执行率为30%,预算执行率偏低。
案例2:某高校某科研计划专项经费项目2017年至2020年的预算执行率分别为39%、31%、46%和40%,科研项目(汇总)的执行率分别为25%、28%、27%和22%,预算执行率偏低。
三、预算执行结果管理
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未落实,资金监管不到位。
案例:某高校及其教育发展基金会对定点扶贫单位投入400万元定点扶贫资金。定点扶贫单位未按协议约定向学校及基金会通报资金使用情况。